找到相关内容4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要恶口伤人

    修行,断除淫欲。这可不像断杀、吃肉、贪占便宜、说假话那么简单,她执意坚持,我也只能依了他,我没她那种境界,尽管不情愿,却知道她是对的,最终还是依了她,成就她也是成就我嘛。可是她这么精进,怎么得这么个结果...

    佚名

    |恶口|口业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13532614029.html
  • 英雄弃美

    现在已经别无选择!  跑啊跑,跑啊跑,气喘吁吁的李志终于跑到了一家医院门口。可是就在即将跨进医院门里的那一刻,他忽然听到老太太咬着他的耳朵说了句:“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,你情愿放弃肖蔷那么好的姑娘,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8404016762.html
  • 按身份裁衣服

    来看,我保证给你们做得衣服都比村长的还好,不然我不收钱!”方巧对他们说。  “你说这话谁信呀!要是看出你给俺做的衣服比村长的好,俺情愿多给你一倍的钱!”连那个沉默寡言的农夫都开了口。  “对,我们也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5/19502917233.html
  • 思惟十二缘起:三士道所依基础

    ,就会发心救度他们出离无边的苦海,而要达成这一目的,就必须成佛具足圆满的智悲力。因此以大悲为因,就会生起“为利有情愿成佛”的愿菩提心。以愿心摄持修行六度四摄,就是修学行菩提心。以上是属于上士道的法类。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十二缘起|三士道|道次第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08042118574.html
  • 佛倡西方极乐系人间

    相随,惟有道德与宇宙是同体。故我们一定要忏悔过失,改掉恶习,认错就是忏悔,不犯就是改过,极绩修善缘,改恶缘,避未到之引缘,甘心情愿受临身之报(愿)缘。天地与万物并存,万物与天地合一。然只有各自时刻补其...

    释会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740457.html
  • 世界和平共处的诀窍——平等生存

    理由,无休无止地对地球的环境肆意破坏,对依存于此的无辜生命,百般虐待、屠杀,在整个世界已是千疮百孔之际,才在满怀遗憾中,不情愿地离开人世。  虽然动物之间也会相互残杀,但却是在遭遇饥饿、别无选择、不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142174.html
  • 不管境顺缘逆时时净罪积福

    梭巴仁波切台湾电视弘法讲词  这一次我想谈谈如何把佛法用到日常生活上,也就是,不管我们在事业上、在修行上有没有成功,也不管是健康或生病、富有或贫穷、活力充沛或面临死亡、被赞叹或遭毁谤、受到赞赏或者成为批评的对象,如何让这种种的经验变得有意义,帮助我们生起慈心、悲心、菩提心——为饶益有情愿成佛的利他心。无论生活上遇到什么,我们都可以把它用在为众生成佛的道路上。而当能把任何一种生活上的经验,尤其是...

    梭巴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944848.html
  • 韩老居士功在千秋

    讲座后回家时,我们连架带抱才把他送回到楼上,他自己更是气喘吁吁精疲力尽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韩老才极不情愿地默许了我们暂停讲座的请求。为了开发和弘扬慈氏学,韩老投入了他的全部精力和热忱,献出了他的眼睛以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945557.html
  • 清定法师印象记

    情愿以虔敬之心表达对法师的至诚供养。据说在昭觉寺,法师每年所得供养金可聚沙成塔,但法师每日一粥一饭,过午不食,弟子们的供养金悉数用于修建寺庙,赞助慈善事业。所受供品,也全部分送僧众。他记不清他给过人...

    黄复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3749117.html
  • 唐宋时期的敦煌生活(一)

    唐宋时期的敦煌生活(一) 走近敦煌 抗日战争的1942年,在寒冷的敦煌莫高窟,北大教授向达写下了这样的文字:“我们之所以不甘为奴为隶,情愿忍受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困苦,来奋战求存,为的是什么?还不是为了我们是有历史有文化的民族,我们有生存的权利,我们也有承先启后的义务。千佛洞是我们民族在精神方面一个最崇高的表现,保护和发扬这种精神,难道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么?”50多年过去了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551925.html